很多人都知道,9月9日是毛主席离世的日子。然而鲜为人知的是,毛主席的亲属中也有人在同一天去世,她便是王海容。她曾陪伴毛主席整整11年,深得毛主席的器重与信任。孔东梅曾评价说,能够在同一日离开人世,对王海容而言,也许是一种特殊的缘分。
爷爷与毛主席的亲情渊源
王海容与毛主席的关系,要从她的祖父王季范谈起。王季范是毛主席的表兄,二人情谊深厚。王季范1884年出生于湖南湘乡,家境虽不算显赫,但父辈做过小官,母亲又出自文氏家族,与毛主席的母亲文七妹同出一门。因排行老九,乡人唤他“九阿公”,毛主席则亲昵地称为“九哥”。
展开剩余81%童年的毛泽东曾长期在外婆家寄居,王季范便常带他去私塾。虽说只是“玩耍”,但小小年纪的毛泽东却当真成了旁听生,不仅背会《三字经》《百家姓》,还学到了《千字文》等知识。王季范甚至赠给他一本字典,成为毛泽东求学之路的启蒙。1898年,王季范考入东山学堂时,将一大筐珍藏的书籍留给毛泽东。年仅六岁的毛泽东送别表兄时,眼望田野中渐远的背影,这段情谊刻进了他的心里。数十年后,毛主席也感慨:“没有九哥,就没有我今天。”
王海容的童年与成长
1938年,王海容出生在长沙湘雅医院。她的父亲王德恒是烈士,年轻时投身革命,不幸在一次任务中中弹牺牲,年仅三十岁。那时的王海容才三岁,只能依偎在母亲怀中长大,对父亲的记忆极其模糊。祖父王季范因痛失独子,将全部心力放在教育孙女身上。他给她取名“海容”,寓意胸怀宽广。
童年的王海容,因家境和环境的特殊,早早养成了独立坚强的性格。新中国成立后,祖父告诉她,她还有一位特殊的“公公”,那就是毛主席。起初王海容难以置信,但后来她真的踏入北京,第一次见到毛主席。毛主席见她活泼可爱,还打趣说:“你不怕我吗?”王海容童言童语地答:“你又不会吃我,我为什么要怕?”这一幕让毛主席开怀大笑。
与毛主席的缘分
毛主席十分关心王海容的成长,鼓励她继续读书深造。一次李敏结婚,毛主席与王季范交谈时才得知,王海容因成绩未能上大学,在化工厂当学徒。毛主席当即劝她:“要读书,只有读书才有出息。”在他的鼓励下,王海容复习一年,考入北京师范学院,后来又进入北京外国语学院进修英语。
在求学和成长的过程中,毛主席不仅关心她的学习,还与她谈论读书方法。《红楼梦》《聊斋》乃至宗教典籍,他都一一提及,提醒她做外交工作必须有广阔的知识面。王海容受到深刻启发,从此立志勤读书、读好书。
外交官生涯与亲情延续
1974年,王海容被任命为外交部副部长,正式开启了她的外交生涯。尽管她有毛主席亲属的身份,但她做事一丝不苟,待人真诚干练,赢得了同僚的尊敬。
毛主席逝世后,王海容悲痛欲绝,扑在遗体前痛哭。此后,她尽心照顾李敏一家,把这份亲情延续下去。孔东梅年幼时,曾因辈分问题喊她“海容姐姐”,这种看似错位的称呼,却也让她们之间多了一份亲近。
晚年的王海容低调,不愿写回忆录。直到2004年,孔东梅写作《改变世界的日子》时,她才愿意提供资料。她说:“你写就可以,我不写。”这种不张扬的态度,正如她的一生。
后记
2017年9月9日,王海容在北京因病去世,享年79岁。与毛主席同一天离开人世,成为命运中耐人寻味的巧合。她的一生,既是毛主席亲情的见证者,也是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奉献者。虽然终身未嫁,但她把所有的热忱都留给了事业与家人。她与毛主席之间那份跨越亲情与师生的缘分,至今仍令人动容。
发布于:天津市网上炒股配资公司,配资网上炒股配,金富宝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