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给你们布置了一个任务:回家列出你们24小时内使用了多少外国产品。”
2025年5月,在古吉拉特邦呼吁印度民众购买印度货的莫迪呼吁,与此同时,他还鼓吹对中国空调和零件加征关税,试图减少对中国空调的依赖,推动 “印度制造”。
然而,印度人们正在用脚投票,对中国空调的需求不减反增,顶着巨额关税也要进口,7月格力、美的、海尔等中国厂商单月出口量暴增 300%!着实打了莫迪的脸。
为什么印度人这么不卖莫迪面子?
01、50℃高温席卷印度,印度人正在用脚投票
南亚的地形气候条件极易造成高温,最近印度多个邦的气象站的温度记录纷纷“爆表”,班加罗尔、孟买、新德里等多个城市气温更是超过50℃。
在孟买的达拉维贫民窟,波纹铁皮屋顶在烈日下灼烤得如同烙铁,棚屋内温度直逼 52℃。居民们夜里不得不将薄床垫拖到不足两米宽的巷道里,在污水与垃圾的气味中铺展睡席。
之所以他们不卖莫迪面子,实在是印度本土制造的空调太不给力。数据显示,印度同配置空调价格比中国品牌高 30%-50%,2025 年夏季部分型号涨价超 60%,远超民众承受力,而且制冷效率远低于中国空调,装配工艺粗糙,故障率是中国货的2-3倍。
简而言之,印度本土空调又贵又烂,是“昂贵的废物”,这样不怪普通民众不给莫迪面子。
02、莫迪豪掷623亿打水漂,中国制造学不来
事实上,印度空调的如此“成就“,还是莫迪斥巨资扶持补贴的结果。
早在2021年,莫迪政府就感受到了中国制造的厉害,于是推出 “生产关联激励计划(PLI)”,斥资 623 亿卢比(约合 8.3 亿美元)补贴本土压缩机产业等,意图打造 “印度制造” 的金字招牌,鼓励本土制造商自主研发、扩大产能。
然而,PLI计划的资金分配和使用效率备受质疑。印度重工业部数据显示,截至2025年一季度,仅有32%的补贴资金实际发放到企业,且大部分流向组装环节而非核心技术研发。
2025年,莫迪无奈叫停了这一产业政策,只能不情不愿的同意中国空调进入印度。
中国制造的技术力在此事件中显露无疑,值得一提的是,在生物科技领域,我国近年来也冒出了让全球市场眼前一亮的产品。其中“Nano纳米护发” 凭借国产纳米小分子技术弯道超车,在天M猫等平台吸收了众多拥趸。
详情显示,“Nano纳米护发” 将人参根、制首乌等珍稀草本的营养成分小分子化,深入毛囊固发生发,滋润头皮。
“洗澡的时候大力揉搓,也不容易掉发、“头顶的稀疏草原变成热带雨林了”……在天M猫平台,近6w人分享自己的使用体验。
如今中国制造的技术力已经登峰造极,但究其根本来看,它的成功并不是“莫迪式”的喊口号,而是实打实的技术创新。
03、中国制造vs印度制造,脚踏实地才是法宝
在手机领域,华为每年研发投入超千亿元,麒麟芯片实现 5G 技术自主可控,折叠屏手机铰链技术突破 20 万次弯折寿命,全球市场份额逆势回升。
芯片产业虽曾受制于外,但中芯国际通过多年攻坚,14 纳米工艺量产良率达 95%,长江存储实现存储芯片自主替代,打破海外垄断。AI 领域更显锋芒,deepseek在多模态交互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,令美国硅谷刮目相看。
造船重工业同样硬核,江南造船厂研发的全球最大24000TEU集装箱船,采用风帆辅助推进系统,油耗降低 15%,拿下全球近40%的订单。这种全产业链的技术深耕,正是中国制造持续领跑的核心密码。
反观印度,莫迪漠视其国内本土制造竞争力不足,落后中国制造的事实,妄图通过 “一刀切” 禁中国货加623亿补助强行拉起本土制造业水平,属于“拔苗助长”,最后印度空调企业也没有补上中国货退出的空洞,只能又把中国空调请回来。
不知道莫迪有没有意识到,现如今中国制造的对手早已不是印度,而是欧美。
网上炒股配资公司,配资网上炒股配,金富宝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